油藏开发模型
油藏开发模型是在油藏地质模型的基础上,给出采油井和注水井,给出配采配注计划,有流体进出油藏后所成的模型。
地貌与工程建设的关系:
同海拔高度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不同。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严重影响着工程的施工条件和使用效益。如已顺利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在长达1142千米的线路上,约有85%的路段平均海拔**过了4000米。由于海拔高,施工条件十分恶劣。高寒缺氧、多冻土、生态脆弱是当时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在海拔较低的临水地区,由于地下水埋深都比较浅,施工中容易发生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等问题,增加了施工难度和防潮、防盐碱的费用。
地质基础影响工程的选址和施工建设。水库大坝、高层建筑、铁路、公路都要求地质基础坚硬。在平原地区,因土层深厚,地基松软,多流沙层,在施工时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和防水。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宝钢一期工程建设时,曾把直径为900毫米的钢管打入60米深的地下做支撑,效果显著,使宝钢成为上海近期地面沉降幅度较小的地区。在喀斯特地貌区,因岩层的渗水性强,而且多地下溶洞,在水利工程建设时如果选址不当,容易出现水库渗水、大坝开裂等问题。为确保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在选定坝址时就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周密的勘探和考察论证。
地表起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造价、施工难度和使用效益。在平原和高原地区,地表起伏较小,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选址、选线与施工。在丘陵和山区,相对高差大,地形陡峭,平整成本高,而且易发生地质灾害,不利于大型工程的选址和选线。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成昆铁路,由于所经地区大部分都是丘陵和山地,桥梁和隧道竟占总长度的40%以上,建设成本大大增加。
海岸地貌与港口建设关系密切。由海积地貌形成的平原海岸,岸线开阔,坡度较小,有利于港口建设。但由于泥沙淤积旺盛,航道较浅,不利于大型船只泊靠。由海蚀地貌形成的山地丘陵海岸,水深坡陡,适宜建设供大型船只泊靠的深水码头。但这种码头潮高浪大,泊稳条件相对较差。我国新建的东海洋山深水港利用大、小洋山岛链作为**屏障,水深浪小,水域广阔,可供大型船只泊靠,现已成为我国较大的集装箱港。
有效的交流平台。地质模型的存在,为地质师、油藏工程师、钻井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这些不同领域的工作人员关心的问题不同,行业语言也不净相同,但是当他们聚集在一起对着同一个地质模型进行交流的时候,相同的讨论目标(这里指地质模型)会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同时地质模型的可视化也可以提高他们对油藏的认识。当然模型的可视化也可以帮助我们QC地质模型。如果看到很奇怪的特征就说明模型的什么地方出错了。
概念模型主要应用在油田开发可行性评价阶段和开发的早期,限于地质资料的不足,无法建立更精确的地质模型,只能依据有限的地质资料,在参照同类型的其它己开发油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概念化的简单的储集层模型。应用概念模型,可以对油田开发中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研究模拟,以决策开发设计中的一些敏感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