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质模型信息量丰富,它有很多用途,而且地质建模贯穿在油田勘探开发的各个阶段。当然各个阶段关心的问题不同,建模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下一节将介绍地质模型的用途和油田不同时期地质建模的特点。
层模型
是对各井同一连通储集层连接而成的砂层体的储渗特征的定量展不。它是建立储集层地质模型和油藏地质模型的基础。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无论是油层模型、油藏模型或井模型,其核心都是储集层地质模型。只要准确把握构建出储集层地质模型,其它模型都可以比较容易地建立。因此,储集层建模是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储集层研究结果的具体体现。
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地质模型是在储集层地质模型(单层或多层模型)的基础上,给出油层展布情况、给出隔层性质及分布、给出油藏**、底和四周边界、给出内部断层特征、给出流体性质和分布以后所成的模型。它展不出油藏的整体形态、内部结构、油层特征和流体分布情况。
开发初期,我们关心的问题是在那里布井位,如何优化开发方案。也就是说我们想把井钻在较理想的地方。这一阶段的地质模型需要进一步细分层内的地层单元或流动单元。详细描述储层的地质构造。到了开发晚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剩余油在哪儿,如何把他们有效地开采出来。这时候往往需要把整个油田的模型细分成多个独立的小模型。模型需要很高精细度,一般会划分到*7级层序界面,比如单个河道,但个流动单元。这时的模型需要整合生产资料,也就是说需要进行历史拟合。这样地质模型的不确定性才会进一步降低,而预测功能相应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