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 -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设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
分类
按用途分类
按用途分类地球仪有以下几种类型:(1)经纬网格地球仪,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网格以及度数的注记,也称经纬仪。(2)政区地球仪,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区划分的地球仪。(3)地形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可分为平面和立体隆起两种。(4)示意性地球仪,球体仅显示大陆版块及海洋分布情况,常见于装饰性用品。(5)教学地球仪,用于学校及家庭地理教学。(6)工艺礼品地球仪,常用于家庭及办公摆挂件装饰等。(7)大型展示地球仪,常用于大型展览展示、教学观摩演示等。
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
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有纸质地球仪、塑料地球仪、树脂地球仪、石质地球仪、金属地球仪、实木地球仪、磁悬浮地球仪、古典工艺地球仪、电子点读语音地球仪、语音地球仪、视频地球仪等。
中国对地球仪的出版发行实行行政许可管理。国家测绘部门负责审核地球仪的地图内容,审核通过,发放审图号;国家出版部门负责管理地球仪出版发行需要的书号。国内出版发行的地球仪有1600多种款式规格。
学生参观气象科普馆的实例
参观人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图文展板,对气象灾难、气候预报、气象卫星、人工增雨等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气象日异月新的新发展、新突破和新科技,以及鄂尔多斯气象部门在经济和*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丰富的活动使参观师生对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气象灾难防御能力。
参观过程中,大家对气象设施实物模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演示项目操作、实况模拟体验。
基地内设有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示意图、气象服务产品、应急指挥系统、雷电高仿真模拟系统、鄂尔多斯《气象发展50年电视专题片》、荣誉一角等多个展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
激发学生探索科技领域的兴趣
一个科学家或发明家,他们无疑是对他所喜爱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去探索它,研究它,最后在那一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如今我们对学生进行科技模型的制作和组装,让他们了解到动力的形成,浮力的产生,磁场的影响等,为他们今后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并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播下了成功的希望.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科技模型活动,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跨世纪劳动者和接班人的有效措施之一;积极开展科技模型活动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及全民健身计划,全面实施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措施之一.
加强理工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对策
(一)优化培养方案。首先,在理工科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除了重视专业教育目标外,还必须强调与明确道德教育的目标。高等院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关键场所,必须深刻认识到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正确的人生道德价值观念,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面对冲突和矛盾时,能够处变不惊、综合分析、沉稳应对、明辨是非,具备基本的道德批判能力。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行为标准,在遇到有关伦理道德突发问题时,能够自主进行道德判断及选择,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培养方案应该合理设置道德教育课程,除了开设必修的道德教育课程外,还应考虑开设形式多样的选修类课程。必修课一方面重视普遍的道德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学习,另一方面应涉及理工科各专业相对应的道德规范。选修课的形式可以多元化,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对相关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讲授,也可以是社会德育实践专题。最后,道德教育要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设置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理解,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育出积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新时代青年。